◎賴建承CSIA
為了迎接AI的光通訊時代,包括美國、歐盟、中國、日本及南韓等,均由政府帶頭打造矽光子,而台灣也要在4年內投入29億,目標2028年達成矽光子供應鏈自主。由於矽光子是將光學元件與電子元件整合在矽晶片上,透過光子來傳遞訊號,而CPO則是將交換晶片與光收發模組一起封裝,大幅縮短傳輸路徑,CPO讓資料傳輸量提升八倍,算力增加30倍以上。因此,Research Nester預估矽光子規模,2025年達28.1億美元,2026年達35.1億美元,年增24.91%。2035年將達319億美元,2026年至2035年複合成長率達27.5%,顯示成長力道相當驚人。隨著輝達首款矽光子網路交換器 Spectrum-X打入甲骨文與Meta供應鏈,宣告2026年矽光子的世代已經來臨。
光聖衝千金,股價創歷史高
筆者於本刊介紹過光聖(6442),其股價也於近期創下歷史新高,成為千金股一員,這也表示矽光子族群份量開始加重,甚至複製台光電(2383)攻上千元後,帶動PCB、玻纖布、銅箔與CCL大漲模式。由於目前光學互聯方案主要分為可插拔式光模組與CPO兩類,其中CPO光學元件的產業營收自2024年起年複合成長率137%攀升,2030年上看81億美元。不過CPO 技術至少要到 2026 下半年後,在高階的AI市場中開始進入量產,2027 年後進入逐步放量。目前仍將由可插拔光收發模組承接,這對國內的光通訊廠商之業績成長可期,光聖(6442)、華星光(4979)、波若威(3163)、眾達-KY(4977)等不容小覷。其中光聖Q3EPS跳升至7.03元,累計前3季EPS13.87元,今年有機會上修至21元,2026年EPS有機會挑戰32元,在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後,華星光(4979)等將有比價空間。
華星光獲利倍數成長,本益比16倍
光通訊主動元件大廠華星光(4979),第三季EPS1.54元,較第二季的0.67元,季增率約130%,毛利率也提升至21.08%,累計前3季EPS3.73元,全年EPS估5.5-6元之間。華星光主攻光通訊元件,受惠於AI資料中心升級與高速傳輸需求,尤其是800G與1.6T光模組的技術布局,未來可望受惠Meta、微軟等大廠擴大資本支出之需求。華星光受矽光後段製程產能逐步增加,加上客戶來自更多AI相關需求不斷提升,營收與獲利持續成長,其中晶粒業務,2026年產能將較2025年激增一倍,因此,預估華星光2026年營收將較今年大增7成以上,EPS挑戰12元水準,較2025年倍數成長,本益比僅16倍。由於融資使用率持續減肥,自9/22的59.92%降至11/17的40.78%,股價突破下降壓力線,均線也呈現糾結態勢,配合法人買盤回籠,一旦突破上升軌道,波段攻勢可期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