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陳子榕 CSIA/CFTA
美國總統川普於9月25日宣布,自10月1日起,將對所有品牌或專利藥品徵收100%關稅,並強調唯有「正在美國建設或營運製造基地」的藥企,才可望豁免。此舉震撼全球製藥市場,也讓台灣生技產業面臨新的挑戰與轉機。
根據美方說明,此次關稅針對「品牌藥」及「專利藥」兩大類,意在迫使跨國藥廠回流美國製造。由於關稅幅度高達100%,等同進口藥價直接翻倍,對於依賴美國市場的製藥公司而言衝擊甚鉅。然而,細節仍有待釐清,包括「正在建設」的標準、是否涵蓋原料藥(API)、以及對特殊醫療需求藥品是否有例外。即便如此,台業者須提前評估風險與布局,避免被排除於美國市場。
台灣生技產業的衝擊:
1.利潤壓縮
若藥品仍由台灣生產後銷美,關稅將導致成本翻倍,廠商若無法將負擔轉嫁給醫院與患者,獲利恐遭大幅侵蝕。
2.競爭力下降
美國本地廠商與已布局美國製造的跨國藥廠,將因成本優勢而擴大市佔,使台業者處於劣勢。
3.資金與轉型壓力
部分中小型藥企可能被迫評估赴美建廠,但動輒數十億至上百億資本支出,加上法規與FDA認證要求,短期難以承受,恐因資金鏈斷裂而退出。
受關稅影響,部分業者將強化歐洲、東協、日本等市場佈局,降低對美依賴;同時投入學名藥、仿製藥或CDMO代工,以分散風險。
危機亦是轉機:
儘管多數台藥企仍以本土或亞洲為主要製造基地,但已有部分公司提前卡位美國,具備相對優勢。如 保瑞 (6472) 、台耀 (4746) 、易威 (1799) 、中裕 (4147)、美時(1795)、 藥華藥(6446)、永信(3705)、長聖(6712)等。
川普藥品關稅政策若落實,將改變全球製藥供應鏈。對台而言,短期是壓力,長期則是產業升級的契機。
美時(1795),美時宣布,將以6.58億美元(約新台幣200億元)收購New Alvogen Group Holdings, Inc.(NAGH)100%股權,進而持有位於美國紐澤西的Alvogen US。此項收購將使美時一躍成為全球前20大專科製藥公司,並預期合併後的營收及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(EBITDA)將增加一倍。預估,明年整體營收較今年水準繳出近倍成長,全年營收應該有350億元水準,每股盈餘預估則會落在25-35元間。本益比有拉高的空間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