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賴建承CSIA
受惠AI伺服器的大量需求,加上高速傳輸與AI終端應用的帶動,PCB產業自上中下游全面復甦,尤其是銅箔基板與玻纖布相關個股的漲勢最為驚人。由於AI伺服器、高速網通、電動車等興起,帶動銅箔基板需求升溫,Low DK 玻纖布持續短缺,且缺貨潮可能延續至2026年,也讓玻纖布燃起轉機訊號。不過玻纖布的業績並不理想,筆者認為炒作題材成分高,建議居高思危,真正獲利佳的為銅箔基板、網通板、伺服器板與手機板等。受惠AI的興起,2025年Q1台灣PCB海內外總產值2054億元,年增率13.2%,預估2025年台灣PCB海內外總產值挑戰1.29兆,顯示PCB產業已全面自谷底復甦。
載板三雄具轉機,景碩、欣興低估
由於AI伺服器的PCB產值可望較傳統伺服器提升5~7倍,故相關受惠的PCB股必定要搭上AI概念。此外,載板受惠AI、AI PC、800G 交換器等新應用,出現供不應求,高盛估2026 年供需缺口將達9%,研判沉寂已久的載板三雄不容小覷。尤其在南電(8046)股價大漲後,景碩(3189)與欣興(3037)將有跟進機會。景碩上半年營收182億,稅後獲利6.14億,EPS1.35元,展望第三季,BT與ABF載板將雙雙漲價,加上顯卡相關需求支撐,匯率可望回穩下,預估第三季營收與毛利率皆可望較Q2季改善。欣興第一季EPS0.6元,6月營收呈現雙成長,明顯看到業績回升,股價也帶量突破下降壓力線,年線不破多頭可期。當然有了這些飆股大漲拉開本益比後,包括台光電(2383)攻上千元,台燿(6274)、金像電(2368)、高技(5439)等紛紛創歷史高後,筆者認為老牌PCB大廠~華通(2313)股價就顯得委屈。
華通本益比13倍,外資吃貨
華通(2313)在HDI、衛星板產值產量都是全球第一,除了繼續維持領先地位外,也持續拓展新領域,包括AR/VR頭盔眼鏡、摺疊智慧手機、無人機等。此外,華通在AI伺服器和光通訊領域也未缺席,積極卡位AI 伺服器、高階交換機、光通訊等,將是2026年公司再度成長的主力。華通原本軟板主要的生產基地為惠州廠,目前惠州廠已達飽和,將啟動第二座泰國廠房建設,以軟板業務為主。至於泰國一廠100%給低軌衛星市場,目前產能利用率已超過7成,隨著訂單穩定放量,預期下半年衛星業務仍將維持成長。華通第一季EPS1.1元,今年EPS可望挑戰4.5~5元之水準,本益比僅13倍,近期外資默默吃貨,股價也放量突破年線反壓,年線不失守可逢低布局。
